时间:2025-04-08 11:21 作者:杨沫 浏览量:1294
经新闻单位推荐,第十六届上海长江韬奋奖评委会评议表决,拟推荐上海广播电视台胡旻珏参加第十七届长江韬奋奖的评选。
根据评奖办法规定,现予以公示,至7月20日止。如有意见,可向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办公室反映。
电话:22899296
邮箱:shsxwgzzxh@163.com
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办公室
2022年7月12日
附件:
参评者个人介绍
怀揣敬畏之心 讲好时代故事
胡旻珏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首席记者。自2006年入职以来,始终跑在一线,采写了大量重要报道。她政治立场坚定、专业素养深厚、敢于善于担当,作品先后获得7次中国新闻奖(1次一等奖,2次二等奖、4次三等奖)。在上海新闻作品评选中,10次获“上海新闻奖”一等奖。此外,个人获上海长江韬奋奖,上海市委宣传部“走转改”先进个人,上海广播电视台“领军人才”等。奖项的背后,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“初心”——扎实深入的采访、视角独特的报道、记录时代的使命,时刻怀揣敬畏之心,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勇气和毅力。
一、带着感情去采访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上海迄今已经历几波本土疫情。胡旻珏坚守一线采访,挖掘了许多暖心故事。从最初关注物资供应、及时喊停涨价风;到蹲社区跑基层、采写封闭小区故事;再到关注疫情下的生产保障,中小企业困境等等,很多报道或首发或独家。她常说,虽然不是医护人员能冲在前线,但通过自己的文字,能为一些人做一些事,或者去影响一些事,这就是一名记者的职责所在。
2020年2月,胡旻珏采写的网络深度报道《查人口,扫楼道,送外卖,倒垃圾...居委干部的苦超出想象但毫无怨言!请包容理解!》,以4个真实故事,串联起上海社区工作者一天的工作常态,既展现了上海严密的社区防控网,也呼吁市民给予更多包容理解。该稿件播发后,引发社区工作者广泛共鸣,被多家媒体、平台转载。
2021年初,上海又遭遇一轮本土疫情,确诊病例所在区域是典型的二级旧里,不具备封闭管理条件,1800多位居民被分批转移到7个安置宾馆,是上海第一次进行异地隔离。胡旻珏通过电话、视频采访派驻社区干部,独家采访到隔离点,仅一顿早餐的各类特殊需求就写满了整整一张A4纸。她以这个细节切入,采制广播报道、新媒体稿件,充分展示了疫情期间,上海各级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“温度”和“精准度”,一座“人民城市”的情怀与担当。
今年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,胡旻珏采写的《防疫一线,社区工作者的苦与泪,你永远的无法想象!》《封控区配药难怎么破?浦东一位居民区书记有256张医保卡!》《朋友圈里那位乐观、善良的上海阿姨,我们找到了!还有哭着送她的居民区书记》等报道,以平实、温暖的讲述,生动描绘了疫情下普通市民的真实写照。感知社会冷暖,传播正能量,这是一线记者对新闻理想的坚守,心里有光,才能看到更多光芒。
二、带着理性去采访
人们常说,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,以新闻的深度,写出有价值的内容。
2021年底,“双减”政策在全国推开,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。早在2016年上海两会期间,胡旻珏采写的关注教育减负话题的稿件《不能让偏离初衷的民办教育“掐尖”招生》引发很大反响,在当时迅速成为热点。她在采访中发现,民办学校通过笔试、面试等,提前招揽好学生,带来很大连锁反应,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提前学拼音、练思维、背英语。这篇报道播出后,她又继续参与策划、采写系列报道《减负不能一减了之》,更深层次地揭开民办培训机构风起云涌的背后,是家长们对校内减负的担心,对减负初衷的误解。报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重视,同年秋季学期开学,结合教材改革,上海各学校改变拼音教学方法。针对民办“掐尖”招生问题,2018年起上海“幼升小”作出重大改变,公办、民办学校同时招生。
从现象看到本质的理性思维,在疫情期间更推动政府工作的持续改进。3月底上海实施封控管理后,各方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给,为2500万市民配送保供物资。但由于大部分商超关门,物流受阻,个别经销商层层转包,导致一些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,引发不满。胡旻珏持续跟进,从问题曝光、机制完善多方入手,探讨保供物资如何加强质量管控和政府监管。最直观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,包括严查违法行为,建立直采渠道,纪检部门同步介入,确保保供物资每个环节经得起考验。在特殊时期,舆论监督守牢的不仅是让人放心的安全底线,更是政府公信力。
三、带着思考去采访
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?胡旻珏认为,学会思考能写出有深度、有高度、更有力度的报道。
2017年上海开展“五违四必”专项整治,拆除违法建筑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常态。胡旻珏参与了多篇报道的采写,在蹲点中她发现,厂房出租之类的盈利性违建,政府部门态度坚决、举措果断,但涉及居民住房的拆违,尤其是居住困难的居民,更多地是把拆违嵌入到民生改善中。《带着感情去拆违》就从黄浦区老城厢的拆违工作入手,既改善居民的整体生活环境、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自身的居住条件。这样带着感情去拆违,正是基层政府部门为民办事、为民考虑的最好体现。该作品获得当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。
《一份<处罚决定书>凭什么火出圈?罚得明明白白也是营商环境》同样也有记者的独立思考和独具慧眼。2021年4月,因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,上海食派士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处罚。意料之外的是,该案的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在网上持续刷屏,被称为“教科书般的法律文书”。一份专业性极强,读起来甚至有点枯燥的《处罚书》凭什么火出圈?胡旻珏以此切入,通过采访参与办案的专家库成员、法学专家等,探究《处罚书》走红背后的原因——为说清案由案情,处罚书全文超过15000字,配有多张图表,并运用多个经济学工具及数字模型,逻辑清楚、论证有力,充分体现了上海执法部门一以贯之的严谨与专业,持续优化的法治软环境,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感受到公平、公正和公开。在上海,罚得明明白白同样也是一种营商环境。该作品获得当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。
记者这个职业,每天接触大量的新鲜事物,这是职业最具魅力、也最吸引人的地方。但很多时候,采写的快慢、角度的选择、观点的新旧,也考验、磨炼着记者的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。尤其眼下媒体融合,作为广播记者,胡旻珏做直播、剪视频、写微信,在跨界领域同样表现出色。在她看来,融媒体时代,产品形态和表达方式不断在变,但新闻背后锲而不舍地去发现,去追问,去探寻,记者采访报道工作的本质和初心始终不变。
从事新闻工作十六年,胡旻珏没有走上管理岗位,坚持“走转改”、永远在一线,是记者与生俱来的标记。她时刻牢记——怀揣敬畏之心,写好每一篇稿子,不负光阴、不辱使命。在最好的时代,讲好中国故事,这是新闻人矢志不渝的信仰与初心。
本人工作简历:
2006年7月-2017年2月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任采访部记者
2017年3月-2018年2月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任采访部高级资深记者
2018年3月起至今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任采访部首席记者
代表作品:《带着感情去拆违》
纵观每年大型的购物节,电商平台的销量都会出现明显增长,不过今年有一个特色,就是直播的兴旺带动了人气和销量的同步增长<”段亚兵说” “双11”再提前 战局已在酝酿 国庆中秋八天长假,各大电商多个动作带动销量猛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