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4-06 15:14 作者:钱大钧 浏览量:1991
新华社银川6月18日电 题:记者手记:高水准秦腔下乡背后的山乡蝶变
新华社记者马思嘉、吕泽
宁夏山村的夏夜不宁静。晚上八点,宁夏西吉县震湖乡王坪村梁家垴组的乡村文化大院灯火通明,坐满了人,秦腔演员在鼓乐声中粉墨登场。
处于不惑之年的农民李玉刚是老戏迷,专程开车从二十多公里外的西吉县田坪乡燕李村来到梁家垴看戏。他以前也看过不少秦腔表演,但大多在乡镇演出,很少有剧团到如此偏僻的山村来送戏,像宁夏秦腔剧院的专业演员更是难得见上一回。
“现在确实是道路交通方便,秦腔剧院的大车能开进山了,我们才能看上更多好戏;看戏的人也比过去多,老百姓现在日子好过,就有闲暇看戏了。”他说。
在宁夏西吉县震湖乡王坪村梁家垴,村民正在看秦腔表演。新华社记者马思嘉摄
在梁家垴的乡村文化大院附近,有三个停车场,除了宁夏秦腔剧院的几辆大车外,停满了附近村民开来的小汽车。梁家垴下庄组组长梁玉升说,王坪村2020年脱贫,以前是泥路,现在水泥路通到了每户村民家门口;曾经村民骑摩托车看戏,现在越来越多人开上了汽车。
戏台附近的小道被各色摊位占据,卖烧烤的、卖瓜子花生和零食饮料的……鼓乐喧天,彩旗飘飘,气氛真如同过年一般。
来自震湖乡的闫登弟从乡镇开着货车来看戏,车里摆满各色花卉草木,供村民选购。前些年,他一直在卖树苗。从去年起,他发现喜欢养花的人越来越多,就逐渐做起了花卉生意。“老百姓家里都盖新房了,里面刷白墙、贴瓷砖、摆沙发,和城里一样,肯定少不了要摆些花做装饰。”他说。
在政策补贴下,宁夏秦腔剧院的演员们送戏下乡近二十年,经常吃住在村中,也见证了乡村点滴变化。
宁夏秦腔剧院艺术总监屈连英回忆说,过去没有乡村大舞台,演员们在大篷车上演出,甚至在扬尘的土地上铺块毯子作为舞台,刮风沙时眼睛都睁不开。“前些年,村里没有自来水,老百姓都喝苦窖水,我们没有水卸妆,只能回县城去;现在有了自来水和热水器,吃住条件都比过去好太多了。”
梁玉升指着乡村文化大院室内的小舞台和音响等设备说:“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了,现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,老百姓就在这里唱秦腔、唱歌跳舞,氛围特别好。”
拍卖理论可以解释这三个因素是如何支配竞标者的行为,还可以说明如何设计拍卖,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<1981年,招商局提出,蛇口工业区“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,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,产品市场以外销为主”,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小平同志也讲了,即便失败了,对我们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影响